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8分)

               

            • 2.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9分)

              (2) 据材料二,尝试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9分)

               

            • 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 4.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 5.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A.郡县制的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
            • 6.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
            • 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3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 8.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 9.

              《史记》载,王翦将兵六十万人伐楚,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王翦伐楚时秦王赢政已经称帝
              B.秦国已改变商鞅奖励军功的政策
              C.秦国已对分封实行严格限制
              D.王翦等军事将领经济上极其窘迫
            • 10.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始皇前叹韩非之书,后惑李斯之议,燔五经之文,设挟书之律。五经之儒,抱经隐匿;伏生之徒,窜藏土中。殄(灭绝)贤圣之文,厥辜深重,嗣不及孙。”这段论述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

              A.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B.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C.儒生消极避世的结果
              D.实行“焚书令”和“挟书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