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他感慨的是
              [     ]

              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
              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
              C.官僚资本的势力庞大
              D.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
            • 2.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与创新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建设与发展
              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反思与继承
              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许多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

            A、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 4. 受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打击最大、最直接的

            [     ]


            A.农民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 5. 抗战胜利后,__________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     ]

            A、英国
            B、苏联
            C、法国
            D、美国
          • 6. 分析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     ]


            A.1942——194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B.1942——1945年中国外贸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C.1945——1947年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美国
            D.1942——1947年中国外贸一直处于贸易顺差
          • 7. 如图是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到“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

            A.主人公不善经营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 8.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 9. 1934年6月荣宗敬在一封信上说:“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现状如斯,何能持久?”你从中能得到的信息符合史实的有
            ①外国资本操控市场②国民政府征收重税③农村手工业纷纷破产④民族工业空前艰难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0. 在学习了中华民国的相关历史后,四位同学分别以“1927——1936年的中国”为主题做了演讲。以下是他们演讲的副标题,其中最具有历史洞察力的是
            [     ]

            A.全国统一,经济发展
            B.社会性质未变,民族工业发展
            C.国共和解,团结御侮
            D.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萧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