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结   论
              A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B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C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A.A
              B.B
              C.C
              D.D
            • 2.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3. 下列人物中,主张向西方学习并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曾国藩
              D.康有为
            • 4. “体”与“用”
              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1824-1884)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
              --《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观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
            • 5.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一论述(  )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 6. 1896年,李鸿章访美时表示:“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财 富:清国欢迎美国到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美方提供,但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清国来控制;清国的国家主权必须得到保护。”这表明李鸿章(  )
              A.是近代对外开放的先驱
              B.放弃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C.认识到国家富强的根本
              D.坚持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 7.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主流思想的是(  )
              A.地主阶级抵抗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
            • 8. 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 9.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与冯桂芬持相似观点的是(  )
              A.洪仁玕
              B.李鸿章
              C.严复
              D.胡适
            • 10.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揭开了维新思潮的序幕
              C.开启了实业救国的先河
              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