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外交官金问泗(1892~1968)在《外交工作的回忆》里记载,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参加了某一会议,强调与会国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充分就业”和“取消贸易壁垒”两个方面,而应将目光放在二战中遭受重大破坏的国家,尤其是那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上面。据此推测他参与(  )
              A.布雷顿森林会议
              B.筹备关贸总协定会议
              C.提出“复关”谈判
              D.申请加入世贸组织谈判
            • 2. “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说明关贸总协定(  )
              A.实施有其必然性
              B.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C.有被世贸组织取代的必要性
              D.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材料二  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的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
              --戴高乐《战争回忆录》材料三  我重复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至少经济尚未要求干涉时应当这样。如果国家参与生产,这跟一个以冒险精神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不相适应,这种情况自然而然意味着,经济绝不能由国家来代表它的利益……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材料四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战后初期采取了哪些合作措施?
              (2)据材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何种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什么成果?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战后欧洲为例,说明“修补”是如何“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
            • 4. 二战后初期美国依靠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试图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得益于(  )
              A.布雷顿国际金融体系
              B.国际贸易体系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杜鲁门主义
            • 5. 1948年2月11日,美国向英法建议将关贸总协定及其最惠国待遇原则适用于德国西部,并为此制订了“关贸总协定与占领区待遇”的新方案。该方案的实施(  )
              A.符合美苏在德利益
              B.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
              C.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6. “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这得益于(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美自贸区的成立
              D.苏联和东欧的剧变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关贸总协定》签署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冷战”秩序的建立
            •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A.罗斯福新政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C.《关贸总协定》签署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 9.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二次大战后,“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组了一个多边性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张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目的是大量输出美国商品,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对手之时抢占国际市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
              (摘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4年世界贸易纽织成立,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后初期的“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作用的不同,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 10.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全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