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 2.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 3.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完成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4. 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浓缩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②(匾额上的字为“万世师表”)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 5. 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制定《共同纲领》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
            • 6.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7.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 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l)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荼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 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四 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北京乡土史,某班学生布置了如下展览。
              展览一 悠悠古城
              唐代幽州城(今北京)内的居民住在四面有坊墙围隔的“坊”内。市在城市的北部,有市墙相围。市场内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椒、笋、粳米、布帛、丝绸、茶叶大量来自于南方。
              ——摘编自《北京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幽州城的经济发展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二 古都新声

              《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等在北京创办)

              《狂人日记》 (1918年鲁迅在北京创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概括《中外纪闻》和《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社会所起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览三 老号新韵

              (3)请从第二或第四阶段中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仁堂发展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多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美国1929——1933年失业率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

              (3)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近代以来,上海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开埠后“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图一

              图二

              (4)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