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 2.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能撤销你的主张吗?”该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个人的对话(  )
              A.苏格拉底与雅典陪审团的成员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骨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3. “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D.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 4. 马丁•路德指出:“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
              A.鼓励个人奋斗
              B.反对教会特权
              C.破除宗教信仰
              D.王权高于教权
            • 5. 文字是文化、文明的载体。改变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具有文化革命的意义。
              材料一  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序》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李斯的建议。结合所学,简述其目的。
              材料二  路德认为,宗教信仰作为个人内在的事情,只能通过自己阅读福音直接获得上帝的恩赐。宗教改革早期,路德并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逐渐认识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直接阅读拉丁文或希腊文《圣经》的能力,而对《圣经》一知半解造成的后果是可怕的。为此,路德一改原有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把拉丁文本的《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在中世纪晚期,把《圣经》翻译成各种语言文本对促进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应忽视的客观作用。
              --《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将《圣经》译成各种语言文本的作用。
              材料三  阿拉伯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因此不容易正确地读音和拼写。它的书写也不便,字母从右向左书写,而数字却要从左向右写。土耳其的法律条文掌握在特权阶层手中,加上文字教育的落后,造成普通民众对政府的通告、条例,一问三不知,受到权贵、官员的欺压,也不知如何诉苦。凯末尔曾说:“我们必须让自己从多少世纪以来像铁箍似地束缚着我们思想的那些令人无法理解的符号中解放出来。”
              1928年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通过《字母改革法》宣布废除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土耳其语,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逐渐摆脱陈腐的旧语言,日益变得富有活力起来。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3)依据材料三图文资料,概括凯末尔文字改革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原因。
            • 6. 马丁路德在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发动了宗教改革,然而他的思想和行动却导致了基督教世界的巨变,这主要是因为(  )
              A.“因信称义”理念已经被基督徒普遍接受
              B.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入人心
              C.其宗教思想表达了当时欧洲普通教众的普遍愿望
              D.“先定论”的思想广泛传播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在理论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人只要有信仰,在上帝面前就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而事实上就提出了一种平等的思想观念。正是以这样的观念为基础,路德认为,应当使每一个儿童,不分性别和等级都能受到教育。……马丁•路德关于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由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主张,在16-18世纪的德国各邦,得到了初步实践并得以具体化。
              --李立国《宗教改革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并总结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光绪帝及其在士大夫中的拥护者们已经不满足于前此洋务派变法的范围,基本上是按照维新派的设计进行变法。这就改变了洋务新政中那种完全由一些督抚进行的局部的、各自为政的、浅层次的变法的状态。戊戌新政的内容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新政中“广度和深度”的表现?概括戊戌变法的改革特点。
            • 8. 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真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  )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
              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
            • 9.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在《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中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德生’.我们的得救,无须借助机构来实现。”从中可看出,马丁路德主张(  )
              A.“信仰得救”
              B.“《圣经》高于一切”
              C.“人人可与上帝对话
              D.“廉俭教会”
            • 10.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