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青蒿素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什么是青蒿素呢?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
                  半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
                  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
                  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
                  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全合成路线:可由多种路线对青蒿素进行全合成.如Schmil等1983年报道了一条应用关键化合物烯醇醚在低温下的光氧化反应引进过氧基的全合成路线,反应以(-)-2-异薄荷醇为原料,保留原料中的六元环,环上三条侧链烷基化,形成中间体,最后环合成含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许杏祥等于1986年报道了青蒿素的化学合成途径,其合成以R-(+)-2香草醛为原料,经十四步合成青蒿素.
                  生物合成
                  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途径属于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可分为三大步:由乙酸形成FPP,合成倍半萜,再内酯化形成青蒿素.FPP→4,11-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氢青蒿酸→二氧青蒿酸过氧化物→青蒿素.在青蒿芽、青蒿毛状根和青蒿发根农杆菌等培养体系中进行的青蒿素合成技术极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1)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非挥发性成分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2)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
              (3)请说说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科学原理.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⑤“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⑥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
              2
              3
              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文章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
              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讲述曾参的故事有何作用?
              (4)文章采用了    (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3. 阅读《剪下流光--漫说剪纸》一文,完成下题.
                  ①剪纸在中国遍地开花,各大地区都有富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形状,因工具、材料等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大多数地方的剪纸,使用单一颜色的纸张.而有些地方用白纸刻剪后再染色或印色.有的地方或者有的场合,不全然使用剪子,需要使用 刀来刻纸.根据留红和留白的不同,又有阴剪和阳剪的不同.根据用途,礼笺、门笺、鞋花、窗花、囍字等,剪纸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甚至,刀剪工具对纸张的剪镂作用转移到手指上,还诞生了与剪纸艺术亲缘相近的撕纸.所以,剪纸实在是个复杂的领域.不过,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剪镂,至于是剪除还是镂刻,是阴是阳,是单色还是着色,是剪是撕,完全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③剪纸当然依附于纸,但是在本质上说,使用剪镂技术进行造型的历史渊源,远比纸张的历史悠久.据说周成王“桐叶封地”的故事,是可以找到的关于在平面上剪镂造型的最早文献.
              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周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我把这个玉圭封给你吧.”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辅政的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但周公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周成王想了想,决定把唐封给了叔虞.
                  ④其后各代,这项古老的技艺一直绵延.唐宋以后,剪镂技术与纸张结合的证据不断出土.
                  ⑤对称原理是非常具有美感的几何属性和数学属性,而剪纸所依赖的最简单的形式手段便是对称.将纸张沿着某种顺序折叠,再加以剪镂,展开后的图案,便具有了对称性.长形的连锁、雪花等等,都适宜利用对称原理构图制作.如果以整张纸的中心点为轴,剪成的图案就呈现中心对称.利用对称原理,可以最简便地让剪纸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⑥时至今日,人们利用刀剪等工具在纸张平面上造型,依然流行,并且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人们或者在内容上不断翻新,宏大场面、繁复场景、众多人物、新事新物,都非常容易被剪纸表现.玻璃纸、不干胶等各种不同的平面材料也被不断尝试,使剪纸艺术不断呈现出新材质带来的新质感.在今天,对其他国家的剪纸艺术气质的借鉴,对当代视觉美学和工业设计的接纳,都让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年轻时尚的气息.而且,剪纸对纸的塑造表现还被借鉴到纸雕塑中,受到不少文艺青年的追捧.
              (1)阅读全文,选出文章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剪纸核心的技术是剪镂,但采用何种方式可以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B.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纸张的发明比剪纸艺术的历史更悠久.
              C.对称是剪纸最简单的形式手段,对称原理可以让剪纸更简便地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D.剪纸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内容、材质等都在发生变化.
              (2)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相传”的作用.
              (3)分析第③段中“桐叶封地”故事在全文的作用.
            • 4.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 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2)划线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它的作用.
              (3)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 5. 阅读下面的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光明中的温柔杀手
                                                  房渴
                  ①每每谈到环境污染,人们首先会想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在大城市中,耀眼的路灯、建筑照明、灯箱广告等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又一环境杀手.有时人们借用“噪音”的叫法,把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光叫“噪光”.光污染也被称为噪光污染.
                  ②噪光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虹灯、大城市中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直刺天空,使夜间如同白日,这属于人工白昼污染;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光污染.
                  ③光污染被称作是视力杀手.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噪光污染.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光、彩光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镜面、瓷砖以及书写使用的书籍纸张都是视觉环境的噪光污染源.
                  ④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光反射率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别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光辐射适应范围.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有时可达45%.
                  ⑤光污染干扰着生态.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成长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预.科学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35万只昆虫.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因为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鸟类和蝙蝠,就是以昆虫为主食的.许多植物是靠昆虫传粉授花的.如果没有了昆虫,必将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
                  ⑥人工灯光的光点有时可以传到数千公里之外.不少动物虽然远离光源,却也受到光的作用.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人工光源的干扰.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使它们迷失方向.有时候鸟类还误把高楼的灯光当作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都有400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光污染造成的危害?
              (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
              60%,居世界第二位.”中的加点词“近”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为什么说“光污染”是“光明中的温柔杀手”?.
            • 6. 阅读《燃料电池汽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购买或者准备购买家庭轿车来满足对舒适出行和便捷出行的需求.然而,令大家恼火的是,汽油的价格一再飙升,甚至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此外,汽车的日益增加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中的汽油燃烧不完全会导致碳烟小颗粒的排放,这些碳烟小颗粒导致的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雾霾.汽油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气体,会引发光化学烟雾、酸雨等问题.此外,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温度上升,甚至会给整个地球带来灭顶之灾.
                  ②因此,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清洁高效的可持续能源来替代汽油.其中,燃料电池成为最具有开发前景的能源之一.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在整个过程中,氢气与氧气不经过燃烧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此燃料电池的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燃料电池的效率可以高达70%,而普通内燃机的效率一般在30%-40%.通过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除了水之外,没有其它物质产生.也就是说,燃料电池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讲,燃料电池是一种既清洁又高效的能源装置.
                  ③与汽油柴油发动机相比,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是噪声小.与蓄电池相比,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持续稳定的工作.纯电动汽车一直没有推广开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蓄电池需要长时间充电而续航里程较短.燃料电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燃料电池汽车只需要数分钟时间即可加满,而且续航里程可以达到数百公里.从技术上说,燃料电池汽车在充气速度、续航里程和车速等诸多方面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内燃机汽车.而且,燃料电池汽车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和有毒废物,非常有利于减少雾霾的产生.
                  ④当前,大众、丰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已经推出燃料汽车的试点,并准备在2015年-2016年陆续实现量产.目前,丰田的燃料电池原型车已经在北美进行了超过1年的路试,其0-60加速在10秒左右,一次注满氢燃料后可连续行驶700公里.
                  ⑤美国曾经在2008年作出预测,到2030年,如果发展势头强劲,将有80%的内燃机汽车被燃料电池汽车取代,即使发展不够如意,也将有20%的被替代.
                  ⑥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美好的画面:蓝蓝的天空下,清新的空气里,开着燃料电池车奔驰在绿色的世界里.我们的车没有尾气,所停留过的地方只有一小片湿漉漉的印记,也许,草儿或者花儿正在那里努力发芽.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燃料电池中的氢气与氧气燃烧后产生的能量大,效率可以高达70%.
              B.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内燃机汽车.
              C.到2030年,将有80%的内燃机汽车被燃料电池汽车取代.
              D.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除了水之外,没有其它物质产生,是一种既清洁又高效的能源装置.
              (2)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点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3)认真阅读第②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两小题.
              ①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加点词“之一”的作用.
              ②请分析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 7.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地.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
                  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这段文字按_    顺序进行说明,其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一句中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能否删掉?为什么?
            • 8. 维生素B12的是非
                                              方舟子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某种功能饮料标注维生素B12含量为7.60微克,是成人日适宜摄入量的3倍.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体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②但是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的报告,至今未发现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所以没有设置每日摄入量的上限.例如,在一次临床试验中,试验对象每天口服1000微克维生素B12,长达5年,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可能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不太可能有人会对口服一种必需营养素过敏,否则是难以生存的.
                  ③因此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该担心的是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红细胞形成、神经功能和DNA合成所必需的.如果缺乏维生素B12,人会感到虚弱、疲惫、没有食欲、便秘、体重减少,严重时患巨幼细胞贫血,大脑和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导致痴呆.只有动物性食物,例如肉、蛋、奶,才含有维生素B12,植物性食物里是没有的.某些植物性食物,例如螺旋藻,含有类似维生素B12的物质,但是不能被人体利用,被叫做伪维生素B12.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人吃下去后,在胃里由胃酸和蛋白酶将维生素B12和蛋白质分离开,然后,分离的维生素B12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结合在一起,在回肠末端被吸收进血液里.
                  ④从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过程,可以知道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的有这么几类人.一类是素食者.他们不吃动物性食物,当然无从摄入维生素B12.所以严格的素食者必然是维生素B12缺乏症患者,素食是不健康的.不过,现在素食者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12制剂,或通过吃添加了维生素B12的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
                  ⑤一类是老人.5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10~30%患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没法把食物中的维生素B12 与蛋白质分离,也就没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所以美国医学科学院建议,5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因为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里的维生素B12是分离的,老人即使患有萎缩性胃炎也可以吸收.这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
                  ⑥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维生素B12缺乏症.例如如果患有胃、肠方面的疾病,会影响到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也需要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有的人患有一种叫作恶性贫血的自身免疫疾病,胃壁细胞遭到破坏,不能分泌与维生素B12结合的糖蛋白,也就没法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和神经系统损伤.这些人即使是口服维生素制剂也没法吸收维生素B12,只能是通过注射维生素B12来补充维生素B12
                  ⑦调查表明,维生素B12缺乏症其实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受影响的比例在1.5%到15%之间,许多人为何会患维生素B12缺乏症,原因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补充维生素B12制剂,或用维生素B12强化食品,就显得很重要.以“专家”的身份妖魔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信口开河夸大维生素B12摄入过量的害处,是很不负责任的.
              (1)文章第③段中,为什么说“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该担心的是维生素B12摄入不足”?请结合上下文概括回答.
              (2)文章第④~⑥段所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作用.
              (3)结合上下文内容,回答下面括号内的问题.
                  ①“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
              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
              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 此句中“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有人认为,既然维生素B12摄入多没有不良反应,那就是给功能饮料辟了谣,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喝功能饮料了,喝再多也没有关系.请你根据【链接】及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
                  功能饮料: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饮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功能饮料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
            • 9.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三代同堂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着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
              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 美国生物学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4)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5)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 10. 阅读《当语言死亡时》,回答下列各题.
                                                 当语言死亡时
                  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⑦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⑧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 
                                                                   (选自2010年第2期《读者》,有删改)
              (1)按要求填空.
                  围绕“语言的死亡”,文章从    →语言死亡的原因→           四个方面做了说明.
              (2)请说明语言死亡的根本原因.
              (3)第③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想象一下,当语言死亡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哪些变化?请写出你的感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