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满燕园
                ①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却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②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③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的心里一愣,我的眼仿佛有了佛经上叫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出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④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梵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地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学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⑤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
              ,年轻的一代又是
              .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陡然充满了说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⑥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题目“春满燕园”的含义?
              (2)第⑤段中加点的“那样”和“这样”在文中分别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赏析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
              (4)第①段划线处和第⑤段划线处同是写景,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妙处?
            • 2. 背景
                                                   朱以撒
                春气氤氲,我倚在这个破旧石塔的阑干上想.一定有许多生物和我一样,走出沉闷的居室,到一个大得无边的空旷处,呼吸和张望.
                我看了很久,明朗的天幕一直没有飞鸟经过,这个飞禽最广大的表演舞台,此时虚静以待.难道我没有看到头顸盘旋的鸽群吗?这些由人养,供人玩赏的菜鸽,飞起来永远是那种落入圈套一般的路数,整齐划一.它们在天幕一角规划好飞翔线路,便一味进行着毫无新意地环行.它们的主人十分欣赏这种阵式,他每日花费的玉米、花生,就是要把它们训练成一个整体,而不是那些毫无管柬的野鸟.以前,这里的野鸟成群成片.尤其像菜鸽兄弟--飞起来箭一样的斑鸠,野性十足地在丛林中穿来穿去.斑鸠与鸽在形体上相似,使鸽的主人隐忧:可别拐带走整个鸽群.比斑鸠飞得高远从容的是鹞子,很风度地定定地摊在空中,像一片舒展的灰瓦.灰瓦像一大片阴影,令地面的母鸡神色紧张,在俯冲下来的瞬间,悲剧就发生了.更多的鸟是闪过天幕的游侠,从这边到遥远的那边,飞起来没有章法,时快时慢,升高跌落,成为不可规划的剪影.现在,没有了飞鸟,天幕沉寂空洞,像没有生命点播的土地,这么大的空间白白浪费.飞机是天幕上最大的鸟,自从有一个机场建在城市边缘,每日都可以看到钢铁大鸟腾空而起,夹带着夸张的轰鸣.这是比鸽子更为拙劣的表演,翅羽不动,身段刻板.那些自由自在的野鸟,竟然以身击之.这个偌大的背景,原先就是属于翅羽翻动的--当一颗流星匆匆坠落,漆黑的天幕为之生动片刻,当鸟群从晴朗的天幕消失,它成了我们不再仰望的理由.
                在田野里想念
              .写下这个句子时,田野里已经是一片绿色了,我一直带着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它,当时我对田野的理解,就是它的狂野.杂草长得比庄稼快,草丛中潜伏着竹叶青,信子像微小的闪电巡回;蚂蟥像幽灵一般浮游,刹那就贴在小腿上.田埂上行,野蔓绊着,冷不防跌入泥水.田野终须由农民治理,田野只能生长庄稼,还有农耕人家,它们是土地上紧密相依的几个部分--我们认识了庄稼的颜色,也就认识了这些生长元素.是从什么时候起,田野不再生长庄稼了呢?空间的历程是这么重要,千百年来,土地携带着众多浮华生命,向前.每一个时刻,这块厚实的地面上都在生着,或者死着.没有停滞下来的能量,任何一粒生命的种子,落入其中.不长出枝叶来是没有理由的.不再需要犁耙的田野,不再需要与泥水打交道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站到了流水线的跟前,他们生理上做好了气力的准备,而心理上,还须静静地等待着适应时光的到来.
                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
              组成.这些细节规范着一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的区别.在这个生长着成片的龙眼树的村子里,米粒大金黄的花开时,村子热闹起来.遥远的养蜂人载着一箱箱的蜂房来到树下,他们似乎与村里有着无形的契约,果树倚仗蜜蜂的勤劳授粉得以丰收,养蜂人则得到甜蜜.整个村头村尾,响着嗡嗡吱吱的鸣弦声响,人们嗅到了被万千翅羽扇起的幽香,树的主人,在养蜂人告辞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罐纯正的花蜜.这是养蜂人表示的谢意.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如今.龙眼树一年年的少了,房子一幢幢地起来,剩余的灰土、碎渣,都堆在树头上.加速枝叶的疏松、剥离.养蜂人已经不来了,他们肯定还在路上,却把这个村子忘在脑后.这个每年都有一段清幽弥漫的空间,存放在记忆的仓库里.
                与背景相适应的细节模糊了,或者消失了,人置其间,就有一些恍惚.我们所能自慰的,就是当我们口头上感叹着既往的种种琐屑时,它已经在我们的中间,对照着我们此刻的生活了.
                                                        (选自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有删节)
              (1)下面是在文中摘录的两个句子.其中加点词语具有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在田野里想念

              ②如果留心一下,山村背景里的生动,还是由一些
              组成.
              (2)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分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并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很快,他们继续追花、采蜜、他们本身就是不倦行走的蜜蜂,熟悉各种花树花期,走南闯北.
            • 3. 自然之思
              [荷兰]林湄
                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
                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强调人只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恢复本源状态.以上审美观虽有差异,却均是由物象升华为形而上意识,使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获得灵性感悟.
                ③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只有饱暖富足的时候,才想到外出游玩,选择的对象多为名城名景,少有人将平凡的自然风景放在心里.我也不例外.少年时期的故乡,山、海、小河、原野、丘陵、花、鸟、树等样样有,却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视接触自然为生命的本然,视之为玩耍、生存需求、消磨时光的物象.直到移居欧洲后,才发觉邻居或友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源于屋前屋后的平凡小景--路旁的树木、花卉、草地、禽鸟、河畔,荆棘里的野果,鸡鹤共处的泥潭.他们无论在外散步还是健身,都能与马、狗同欢同乐.或是于阳台、小花园内一面日光浴一面看书,脸上满是平静、安详、满足、喜乐的神态.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④我曾醉心文学追寻人生的真谛,也曾将灵魂送进教堂耕耘精神的家园,却很少关注身旁的野花小草、青枝枯叶,或散落在视野里的虫鸟兽禽;偶尔接近,也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不过是一时的好奇进而产生感官的愉悦,却少有追寻的情思.
                ⑤久而久之,在品尝世间的生存滋味后,我自然会想到古时文人墨士为缓解生存苦痛投身山水的意愿.那么,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⑥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源”.站在山水前,面对峡谷、黑森林、悬崖,或是小河流水、百花簇簇、青草碧树,灵魂内似乎多了几双眼睛.我有时视它们为一幅画,有时觉得它们如同一座剧院,还有时将它们看成一所疗养院…一离开喧闹的人群,不看人的脸色,在简单轻松的时空里展露自我本性,忘却平日想不通的人与事.我在尘世和大自然间不断往返,生命和自然日益和谐相融,互为依存.更有趣的是,原先梵高自画像里那双无神的眼睛,在我眼中竟然郁消闷散,炯炯有神.
                ⑦真是奇迹!
                ⑧随后我在观察自然的陶醉与忘我中,学习思考和叩问,由最初的愉悦渐渐进入想象.进而对其产生敬畏之心.在云朵的形状、色彩、虚实、动静、集散中,我体悟到人在宇宙里岂止是沙尘,简直是虚无,而人类却大言不惭地发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我又在试图解读感觉和虚幻、有限和无限,以及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大秘密”.记得那日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无意间看到玻璃窗外经严冬寒风磨砺的玉兰秃枝上,萌发出点点绿意,在温柔的霞光中安然仰立,我顿然无比欢欣.
                ⑨我又久久地凝望那路旁的花树或是小草,再看看小河边的孵禽、枝头上啁啾的小鸟以及绕着花朵飞翔的蝴蝶和蜜蜂,它们无人看管,竟然如此和谐、宁静和安逸,一如王维笔下“无心,无目的,无意识’’的境界.从前对自然之美之所以无动于哀,原来是因为还带着情绪,心不静、神不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⑩自然不仅是我的挚友、师长.如今更是我的恋人了.我时时怀念之并时常对它倾诉,它给予的恩典和慈爱不但让我回到身心愉快、知足常采的日子,还令我再识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我渐渐体悟并拥有了洋邻居那份简约、单纯的愉悦,哪怕是路旁的一朵小花,房顶缝隙里的一株小草,均让我慷慨有思,怦然心动.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05月10日,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的“自然之思”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真是奇迹!
                  
              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3)第⑤段画线句中“文人墨士’’让你联想到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相关的事例.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
                  
            • 4. 阿来的如花世界
                                                 迟子建
                ①阿来与花,是否有着前世的姻缘?至少,我没见过像他那么痴迷于花的男子!我与他多次同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无论是在新疆、黑龙江,还是在俄罗斯、意大利或是阿根廷,当一行人热热闹问地在风景名胜前留影时,阿来却是独自走向别处,将镜头聚焦在花朵上.花儿在阳光和风中千姿百态,赏花和拍花的阿来,也是千姿百态. 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印象最深的是他屈膝拍花的姿态,就像是向花儿求爱.
                ②未认识阿来之前,读了令他名声大噪的《尘埃落定》,判定写它的人一定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比起他的小说,阿来不高大,但他气质不俗,面上总是洋溢着平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微微踮脚,富有喜剧色彩,整个人就像一首精短的抒情诗,与他热爱的花朵相得益彰.他幽默,睿智,豪爽,率性,与他同行,就是与快乐同行.记得在阿根廷,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在一家乡村旅馆里,阿来请全团的人喝酒,他喝兴奋了,歪戴着帽子,拍手舞蹈着,唱起藏族的《祝酒歌》,那是我那一年听到的最动人的旋4.阿来如果不写小说,一定是个出色的歌手.他的歌声深情而忧郁,把我们深深感染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起家乡的歌谣.那个夜晚的阿根廷的月亮,一定成了扩音器,把来自大地的歌声,播撒到了天庭.
                ③阿来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他常带上钟爱的相机,带上书和茶,独自驾车出游.他的博客和微博,像花园,也像森林氧吧,你走进那里,总能看到花儿的影子,嗅到植物的  清新之气.他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充满了生机,大气而唯美,绝无顾影自怜的小伤感,更无貌似深刻的装神弄鬼.他有一支开阔而富有韵致的笔.众生在他笔下,都是平等的.如果说好小说是露珠的话,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经典的光泽.《尘埃落定》之于阿来,是一顶沉重的桂冠.如果是一个心在庙堂的作家,可能会就此迷路,不知所向,失去创造力.而阿来是个被山峦照耀着的作家,是被河流滋养着的作家,这样的作家,本身就是一座山,就是一条河,在他自己的疆域驰骋,永不疲倦,留下艺术的脚步.所以我们能在《尘埃落定》之后,仍然能听见《空山》的回音,能看见闪光的《格萨尔王》.
                ④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的藏区,有藏族血统.记得他在墨西哥,为母亲买了一串珊瑚项链.他提着项链对我说,一串好的珊瑚项链,就是一个藏族女人的梦.阿来写过诗,他的话充满诗意.他对藏族的感情,除了融汇到作品里,还体现在他的言论上.记得他写过一篇关于西藏的文章,没有那种强加于人的说教,他褪去了西藏那层“外人”幻想的神秘色彩,还原了一个历史的西藏,现实的西藏,文化的西藏.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把一个越来越形容词化的西藏,客观地厘清,成为一个名词的西藏.这样的西藏立场,深刻,全面,充满人性.
                ⑤阿来喜欢读书,今年我们在意大利参加首届中意文学论坛,在听完阿来的演讲后,同样饱学诗书的清华大学教授格非,高度赞扬他的演讲.说从同行者的发言中,能看出他们的边界在哪里,而阿来的却看不到,他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他骨子里流淌着藏族血液,在山里长大,早年有过“游走”经历,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文学有着自觉的审美追求,的确,他的天空是没有边际的.
                ⑥中国能够真正走向世界的作家并不多,阿来是其中的一个.走向世界,在我眼里,并不仅仅是你的作品被翻译的语种多,更不是你的译本多么畅销.因为在这个时代,那往往是政治的投机或是商业的迎合所带来的热闹.真正的文学,还是有它自己的尺度,有它自己的价值.阿来的作品,因为唱诵着本民族独有的歌谣,因为那股与生俱来的神性色彩,因为作品漫溢的人性光辉,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学.要知道,不论什么样的出版商,在面对着能给读者带来心灵泉水的作品时,都不会无动于衷的,而阿来的作品就具有这种品格.
                ⑦虽然认识阿来很多年了,但交往并不多.相信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忧伤,有他的脆弱,有他在文学之路上的困惑和彷徨,那是每个好作家都必然经历的.写他的这篇印象记时,恰好读到阿来写果洛的一篇散文,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这段话:“风景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敞开,逼近,再敞开…然后,是我这个旅行者,以及载着我的旅行工具,从其间一掠而过.风景从身边一掠而过:缓缓起伏的丘岗,曲折萦回的溪流,星星点点的湖沼,四散开去的草滩,还有牧人,和他们的帐幕,和他们的牛羊…再然后,那些风景在身后渐渐远去,闭合,滑落到天际线下.”
                ④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
              --选自《中华读书报》;2011年11月9日.
              (1)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介绍阿来其人.(80字左右)
              (2)结合文意,根据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这时的花儿成了隐秘的河流,而阿来是自由的鱼儿.
              这个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阿来的文字幻化成的就是露珠,熠熠闪亮,有着
              的光泽.
              加点词语“经典”的含义是    
              (3)简要分析第⑦、⑧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标题“阿来的如花世界”巧妙道出了作者对阿来其人的总体印象及评价.
              B.“我”与阿来相识多年,多次一同参加中外文学交流活动,彼此都十分了解.
              C.《空山》和《格萨尔王》的问世,证明了阿来的创作心在江湖,并且永不止步.
              D.“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化用自卞之琳的《断章》中句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E.全文结构安排匠心独运,清晰有序,让读者对阿来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F.本文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质朴平实,篇章隽永,耐人寻味.
            • 5. 阅读《白梅无价》,完成下列各题.
                                              白梅无价
                                               韩静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有删改)
              (1)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
              (3)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 6. 文学作品阅读
                                               枯   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

                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1)这篇散文以    为线索,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运用了    顺序,作用:    
              (3)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番号.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    .”它是苏轼,“    .”它是郑板桥,“    .”
              (4)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
              .(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②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
                  
              (5)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    (填番号),理由是: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享受高考
                                                蒋子龙
                1994年夏天漫长而奇热,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哪,社会就已经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了,学校召开家长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天天是高考、高考,开讲座,设专栏,将学生该怎样复习,怎样应考,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对考生家长讲的就更多了,要照顾好考生,给他们做好处的,增加营养,又不要让孩子感到是专为他们做的,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千万不要给考生施加压力,家长不得老谈高考的事,要劝孩子多休息,多陪他们外出散步,缓解紧张情绪.社会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地动天.这一年我们家是“高考户”…
                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考生们必须自己上阵,别人无法替代.老天可怜,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变阴,稍微凉快一些了.学校嘱咐过,不能让考试吃得太饱,喝水太多,以免考试中途去厕所.早饭要精致,营养丰富,水分还要少,这并不难做到.
                考场离我的家甚远,骑自相车大约要半小时,我提出要送女儿去考场,在家长会上她的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家长的,怕自行车万一出点问题,耽误考试.女儿起初不同意,我平时上学比去考场更远,您为什么不送?为什么不担心我的自行车出问题?这就不怕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我说,你心里无负担,我给增加一点也无妨.她笑了,笑得很甜,很可爱.我检查了她的准考证、文具盒,没有准考证是不准入考场的.
                我和女儿穿好雨衣,用塑料袋把她的准考证和文具盒裹好.刚出家门天上就开始掉雨点,好像我们的脚蹬子连接着播雨机,越往前蹬,雨点越大,越蹬得快,雨点越密.行至中途,已是倾盆一般,许多骑自行车的人都下车躲到商店廊下去避雨.我和女儿仍旧骑在车上,且有点兴致勃勃.
                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棒极了!
                对,的确棒极了,你属龙,我也属龙,两条龙一起出动奔考场,就该有大雨相随,这叫雨从龙.好兆头,预示着你的高考必定顺利,旗开得胜.你敢不敢大声说三句:我一定能够考好!
                女儿说这有什么不敢,果然大喊三声.
                我哈哈大笑,周围一片哗哗的雨声.我觉得心里轻松多了,我想女儿也是如此.
                这大雨还真有点专门护送我们爷俩的意思,到了考场雨就变得小些了.我原以为我们来得够早的,想不到考场外已经站满了家长,我估计里面有多少学生,外面就有多少家长.学生进了考场,大部分家长并不离去,还站在雨里等着,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试中出问题,比如:晕场了、生病了、忘记带什么东西了.我对女儿有信心,就说,我先回家,两个小时以后再来接你.放心大胆地考,考砸了也没关系!
                上午的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瓶矿泉水,又回到考场外面等候女儿,在考场的大门外面家长们排成两行长长的厚厚的人墙,等待着自己的孩子从考场内出来.家长们此时的心情格外敏感,看到最前面出来的考生脸色沉重,有位家长禁不住说,看来题够难的,孩子们没有考好.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在紧张地根据考生的脸色猜测题目的难易程度,猜测自己的孩子能考得怎么样.有个女孩阴沉着脸,来接她的可能是她的姐姐,一出考场她就对姐姐说,你安慰安慰我吧…不等另一个姑娘说出安慰的话,她竟呜呜地哭起来了
                我的女儿出来了,她也看见了我,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笑了.女儿的笑清纯而灿烂,令我们夫妻百看不厌,她平时的一笑都能解我的心头百愁,此时这一笑,不管她实际考得怎么样,我的心里立刻也阳光灿烂起来.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哭和闹都没有用,就应该咬牙坚持下去.我的女儿在考后能有这样美丽的笑容,即使她考不上大学,我也是满意的.我拧开矿泉水的瓶塞,让她喝个够,她此时需要补充水分.看着她喝水的样子,我有一种幸福感.
                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诉她,无论上午考好了,还是考得不太理想,都忘记它,不能沉浸在上午考试的兴奋里,赶紧让脑子进入下一门要考得功课.
                就这样我每天往返考场四次,把女儿送进考场,她出考场后把她接回家,她不再拒绝,反而觉得这样很方便,我成了她的同伴,她的管家,她的保镖.平时我们各忙各的,虽然父女关系也算亲密,但不像这样同甘苦共患难,有一种父女加战友的情谊.加上口试三天半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我很怀恋女儿高考的这段时间,因为,我享受了平时享受不到的许多快乐.
                                                                                         (有删改)
              (1)作者在最后说“享受了平时享受不到的许多快乐”,请具体说说作者享受到哪些快乐.
              (2)文章开头说“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请解释“爆炒”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3)“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作者为什么说“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
              (4)文中画线段落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5)文章倒数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详写了女儿的笑,请谈谈你的理解.
              (6)针对社会、学校、家长的这些做法,任选一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 8.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⑫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⑬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⑭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⑮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⑯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⑰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⑱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⑲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⑳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㉑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
              (2)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无精打采→    
              (3)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⑭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②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 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2)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3)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 10. 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下列各题.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
              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
              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
              (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