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二      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
    年代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内销
    165.29
    76.78
    1414
    171.48
    44.32
    1467
    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317
    产量
    215.2
    100
    2183
    386.92
    100
    4784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依据材料一、二回答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8分)
    (2)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6分)
    【考点】3020201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