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分) 
    (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2分)
    【考点】3030401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