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频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闲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海禁”与“闭关锁国”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