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2年对西方开放之前的八十五年中,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开放口岸……中国人的对外贸易态度衍生自封贡心态。中国人设想,富足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赐恩的标志及使其感恩戴德的手段。因此,通商是一种特权,中国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材料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太快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九八四年)

    材料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摘自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朝皇帝视允许通商为对“洋人赐恩的标志”的的本质问题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主张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理由。就在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内容,分析中央表示对经济特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哪些因素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海禁”与“闭关锁国”,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