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实物分配、低租金的福利性城镇住房制度。当时住房建设统一按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安排,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90%以上)靠财政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均需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受基本建设规模成为一种福利待遇,甚至其维修也由国家负责。                                            
    ——曹幸仁《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看房产宏观调控》

    材料二 1980年1月,苏星在《红旗》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证住宅是个人消费品,而且依然是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1604个城市和300个县镇在进行住房改革的试点工作,共向个人出售了1095.8万平方米的住宅。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材料三 从2005年开始,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几年来房价同比月涨幅在1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当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批租土地,盲目进行大规模拆迁,依靠房地产投资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通过土地收益、房地产税费来直接填充地方财政,一些不法开发商炒卖地皮,人为抬高房价,“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被一些利益集团演变成畸形的增长模式,老百姓含义供需矛盾突出时,“解决人民住房需求”再次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住房的改革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住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请你就应如何解决城市的住房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移风易俗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