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民生问题是自古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大力提倡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所以,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建筑,还把太子举行冠礼的日子从二月改到十月。另外,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大旱,他下诏免当年租赋。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治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关注民生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依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做法。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之间关系的认识。
    【考点】凯恩斯主义,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政策调整,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