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 “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