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午)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还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孔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一个政治派别?他们试图通过大学堂的创办宣传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与辛亥革命的什么指导思想相吻合?在近代中国是否实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还不够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请你策划一下,还应再搜集一组哪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相关资料?其最典型学校应是哪所?这次思想解放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的提出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