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卢梭提出了“公意”的概念,认为“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描绘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