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必然之路。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 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魏源《海国图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废除旧体制,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百日维新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