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阿官民比例1:2.05万,官员少而精,投入少,产出多。在机构协调方面,唐代为解决三省之间因为纷争而引起的事久不绝,特将门下省的议事机构政事堂作为协调三省的部门。政事堂制度建立后,皇帝的命令也必须经政事堂宰相们议决、通过、加印方能生效,皇帝不经政事堂而直接法令,是违制行为,下属机构有权不承认、不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因独断专政而作出错误决策。它的出现,既保证了决策的准确性,又避免扯皮、冲突现象的发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1934年12月1日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行政效率研究会正式成立,旨在增进中央及地方的行政效率,该会正式成立后,工作积极进行,范围逐渐扩大,引起各界的关注,舆论界对其多予肯定并寄以厚望。……行政效率研究会通过调查研究,就中央及地方行政组织及其运作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提出改善的途径与方法,供有关当局参考,如果国民党的领袖人物和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能够择善而从,当可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在国民党派系纷争、人治高于法治的情况下,即使从纯技术层面来进行行政改革仍不可避免触动某些利益群体而招致重重阻碍,敷衍塞责、徒托空言的现象比比皆是。行政效率与政制关系密切,而政制的改革必然牵涉党派与政争,尤为重要的是,在忽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前提下,一味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这大概正是南京国民政房虽倡导行政效率运动仍不免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
    ——孙宏云《行政效率研究会与抗战前的行政效率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行政效率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贞观之治”的出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