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他说;“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容易。”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不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人类得了第一级需要生活之外,更进一步便是第二级,这一级叫做安适。人类在这一级的生活,不是为求生活的需要,是于需要之外更求安乐,更求舒服……得了充分安适之后,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孙中山将人的生活分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等级,未必科学,但是,他实际上是在说,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正是人的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以他说:“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不能解决当时民生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他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

    (3)指出罗斯福政府切实保护低层民众的措施,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固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较好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5)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长征精神),全民族的抗战,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