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
    材料一:棉纺织厂是一些巨大的建筑物,不过建造方式是尽量多容纳人。……大多数房间被机器所占。……在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里,有几百人工作,工厂常常日夜开工。
    ——1784年当时英国人记载曼彻斯特的工厂

    材料二:(庄稼)收获完结的时候,各农家的一切工作人,小的老的都去梳理棉花,纺纱,织布。这种家庭制造的、笨重的结实物……中国人民就用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把剩余的土布拿到近城去出卖。
    ——英国驻广州代办莱特切尔1852年的报告

    材料三:1800——2008年中国城市化比率(%)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当时中英两国的生产模式及其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改变材料一、二的生产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了哪种新的经济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生产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请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从工场到工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