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①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充满着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气氛。
        ②二十多年来,每天下午两点多,两个城市间的特快列车要在镇上附近暂停一下。列车驶近小屋,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③司机多年操劳,已白发苍苍。他驾驶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的轻便马车和一排密密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呆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
        ④所有这些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危险和辛劳。但不管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
        ⑤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退休,一定要去找她们,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走出车站,来到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从未看到过似的。走着走着,他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么吗?
        ⑦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越向前行,他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他立刻知道他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闪光的铁轨。
        ⑧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他梦寐以求的幸福的目的地。现在,他找到了,他到了这里,但他的手为什么在门前抖了起来?为什么这小镇、这小路、这田地,以及他所眷恋的小屋的门口,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噩梦中的景物?为什么他会感到惆怅、疑虑和失望?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⑨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的人。但她那脸严峻、枯萎、消瘦;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消失了。
        ⑩现在,他结结巴巴地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的行为视同耻辱。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出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
    (1)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第③段写到“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第⑩段写道:“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司机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4)题目包含哪几层意思?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一个哲理。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