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洋葱能预防流感吗? 
    阮光锋
        ①最近,多地相继发现H7N9禽流感病例,让人们对流感的担忧又多了一些。网上有传闻称,一个医生在一次流感爆发中发现,有一家人将洋葱放在房间里而全家人幸免感染。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洋葱表面有流感病毒,所以他认为洋葱可以吸收流感病毒。还有人建议把洋葱的两头切掉,插在叉子上,然后把叉子放在花瓶里,晚上放在患者身旁,第二天洋葱变黑了,就证明洋葱吸收并杀死了流感病毒。
        ②然而,洋葱可以预防流感的传闻有科学依据吗?洋葱真的能杀死病毒吗?
        ③洋葱是生活中的常见蔬菜,而且的确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洋葱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作用。除了硫化物以外,洋葱还含有一些抗真菌蛋白和多肽类物质。洋葱的提取物对一些霉菌、真菌等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另外,洋葱中的某些槲皮素氧化物对幽门螺杆菌和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④由于洋葱有杀菌抑菌作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又从洋葱中提取出精油,作为药物使用,用来治疗和控制传染病。但是,临床上并没有用洋葱预防、治疗流感的研究。另外,流感病毒是一种病毒,并不是真菌和细菌,现在也并没有洋葱能杀死病毒的相关证据。
        ⑤网络上的流言提到,如果把洋葱两头切掉放到第二天其切面会变黑,便说明洋葱吸收并杀死了流感病毒。这个说法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来说也非常有“杀伤力”。其实,切掉洋葱两头久放会变黑,并不是因为切面吸收了流感病毒或者病菌,而是一种最常见的食品化学反应--酶促褐变。
         果蔬、薯类中天然存在一类“酚氧化酶”,同时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很多食材都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酶促褐变。
        ⑦其实,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或者细菌。相反,食物并不希望细菌侵袭,因为细菌侵袭会加快食物腐败。比如,长期放臵的食物,如果被腐败菌、霉菌等侵袭,就会腐败、发霉,加速食物的变质。
        ⑧不过,有些食物因为富含营养物质,会比较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更容易吸引细菌等微生物。比如馒头发霉,就是因为能量物质丰富、水分丰富,有利于霉菌生长,才会发霉。但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食物所在的环境里有霉菌。如果你将馒头放在无菌环境里,馒头也是不可能发霉的。
        ⑨网络流言中的医生在洋葱表面观察到了流感病毒,只能说明这个房间里存在流感病毒,并不是它吸收了病毒。洋葱表面是否会有流感病毒,还是要看你周围的环境是否有流感病毒,如果没有,根本就不会看到流感病毒。
        ⑩所以,别相信房间里放个洋葱能防流感的传闻,预防H7N9禽流感还是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少接触活禽,吃禽肉尽量烹调至熟透。如果你放个洋葱在房间里,它的结果只能是干枯变质,而将切开的洋葱放在房间里,味道可能并不好,还可能让你泪流不止。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6期)(1)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照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2)结合文章,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结合语境,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这个说法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来说也非常有“杀伤力……”。
    ②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酶促褐变。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洋葱有杀菌抑菌的作用,但不能杀死病毒。
    B.把洋葱两头切开放到第二天其切面会变黑,是因为酶促褐变。
    C.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容易发霉,是因为这些食物本身容易产生霉毒。
    D.在房间里放个洋葱对预防流感不起任何作用。
    【考点】说明顺序,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