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1)根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3)根据材料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考点】中西方文化交流,人类文明交流,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