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 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 / 外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 / 无人在选奈何 / 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外 / 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无人 / 在选奈何 / 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 / 外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 / 无人在选 / 奈何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 / 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 南征北伐 / 是尝为先锋 / 今率三年辄补外 / 用违其长 / 即有征行 / 无人在选 / 奈何始以材武择之 / 而终以庸常弃之乎 / 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后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起兵反辽,建都立国,国号大金。于1125年灭辽,两年后再灭北宋。历史上,金宋冲突不断,辛弃疾就是有名的抗金将领。
    B.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现在的“中国”,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C.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D.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绍熙”就是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适逢荒年,他拿出十多万缗钱,代缴吉州等地的夏税。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②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