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但这项“以教化民”的工作,主力军、施行者还是士人。荀子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后世也有“上士贞其身,移风易俗”之说。
    在政治上,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让民众丰年温饱,灾年免于死亡。……为维护道而批判现实,为坚持“惟邦本”的理念而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明确认为,当君父违背道义之时,所从的是道义而不是君、父。所以,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的思想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背景。
    (2)谈谈古代士人上述思想的社影响。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