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的内容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