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不同态度。
    材料二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东京市坊制度被破坏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考点】古代市的变迁,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