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材料一:古代中国统治者以“息讼”、“无讼”为理想追求。孔子的一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老百姓也对息讼广泛的认同,存在“厌讼”心理。(《周礼》云:“争财曰讼”,故讼主要指民事诉讼)
        材料二:宋代以来,江南出现“好讼”之风,明清更甚,“徽州健讼之风甲於皖省。”商人成了“诉讼”的主要群体。
        材料三:“讼师”,是指中国古代专门以替人词讼、叫人打官司为业的人,学界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由于讼师的发展必定会动摇专制统治的根基,限制和打击讼师就成为统治者的当然选择。统治者从未承认过讼师的合法地位,讼师始终发展不成律师。
        近代律师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初步形成于古罗马,成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国近代律师制度自西方“移植”而来,1906年清政府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初步确立了中国律师制度。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实施的《律师暂行章程》,中国律师制度正式确立。
        材料四: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新中国第一个律师立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被称为“我国律师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统治者、士大夫、老百姓为什么都认同“息讼”、“无讼”?
    (2)结合史实分析宋代以来民俗世风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律师制度在西方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移植”西方律师制度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外力逼迫的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4)请结合史实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律师制度确立和完善的必要性。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宋朝的商业发展,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