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计民生是古今思想争鸣的永恒主题。西汉时期司马迁反对老子“民各甘其食,乐其业……老死不相往来”的太平设想,认为这样社会就无法再向前发展。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自古人类“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农、虞、工、商,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在他看来,嫌贫爱富是人正常心理,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因此“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样才能国家富裕,民生安然。他还赞同管子对礼的见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没有物质做基础,就难以建立社会道德。司马迁的这些思想,不仅相近于孔子“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的义利观,甚至与近代西方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货殪列传》
    材料二  1921年8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中国的经济问题--评“资本万恶,劳动神圣”说》一文。文章认为“必先养成公德,使人人无自私自利之心,而后方可言共产”。在他看来由于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导致繁育过多,人口增长过快,而生产却跟不上来”,再加以“安贫乐道”的传统农业思想,导致中国经济贫穷落后。所以“中国还不是‘资本万恶’的问题,倒是资本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劳动是神圣的,资本也是神圣的”。资本不足就该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实业家,振兴国民经济。这种“不激不遂”的经济思想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弥足光辉。
    --摘编自彭景景《民国时期马寅初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寅初经济思想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点。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决定经济思想产生的规律性因素。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