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梁漱溟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强调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两面对立的阶级”,“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职业”,人与人是“义务关系”,“情谊关系”。因为“中国社会是没有阶级的”,所以“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他说“中国革命只有外来的原因没有内在的原因”。中国的问题是“文化失调问题”。他的结论是“中国根本问题不是对谁革命,而是改造文化”。为此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所谓“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设“乡村文明”。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第四条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应当在选举目的二十日以前公布。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及其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比较“乡村建设运动”与新时期村民自治制度之间的不同。
    【考点】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