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矗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村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考点】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