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炎(晋武帝,265‘年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290年病逝)对人口增殖,颇为重视。女子年十七,父母不给出嫁,由官吏代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奖励养女儿,因为民间保存战国以来生女不育的恶俗),得免役。又发遣邺城官奴蜱屯田,代田兵(兵士种田)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让奴婢配成夫妇。当时户口的确很快发展起来,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户有2459840,口有16163863(其中包括复业的流亡户口).三国以来,还是最高的记录。
    --摘编自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上)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由于城镇和工矿区人口猛增,1953年城镇人口达7826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人,致使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对商品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增加生产和提高商品率的能力有限,小农余粮户又有待价惜售心理,加之东北等产粮地区受灾,造成1953年国家粮食收购量减少。当时是收购的少,完不成计划;销售的多,大幅度突破计划,情况十分严重,不少地方开始出现混乱。特别是当时的粮食市场是自由市场,粮食形势一吃紧,私商同国家争夺粮源的斗争十分尖锐,大批粮贩子活动于城乡之间。当时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指出:粮食紊乱时间要提早到来,范围也要扩大,从乡村一直到大城市。其结果是物价必然波动起来并使国家建设受到影响,使人心不安。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司马炎对人口增殖重视的原因及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成效。
    (3)在今天来考量历史上的这两大政策,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借鉴?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