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分流”……近代经济学研究表明至少有四种性质不同的因素会促进经济的成长:一是劳动分工导致相对优势的商业扩张;二是由投资增加引起的经济成长;三是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促使经济成长;四是更有效的经济组织来提高产出。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1)据材料一的观点解释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18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材料二  西方国家针对工业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不断建立、调整和完善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甚至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吸取了大量营养。--《保留工业文明的脚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文明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运行机制”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了许多要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的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
    (3)指出材料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史实为例,对此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