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中国在近代前夜却裹步不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徐光启于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朝晚期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明朝晚期的“西学东渐”没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
    (2)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西学东渐”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由“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