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元元年)广川大儒董仲舒在廷试中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在策尾,他总结道:“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经董、卫(指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后来把不是治儒家《五经》的博士,一概罢黜了。……(同年)董仲舒对策,献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便于长安城外给儒学博士弟子建筑校舍,名叫“太学”。规定博士弟子名额五十,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充当。……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著《中国史纲》
    材料二  进士科是科举中的最主要科目。考试初只试策,后乃帖经兼试杂文,开元以后并增诗赋。……唐以明经(科)为科举的常科……把《礼记》《春秋左传》作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作为中经,《易经》《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作为小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三  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丝毫发挥己意。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其主张对官员的任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与材料二比较,材料三反映明清时期儒学对科举的影响有何加强?
    (3)概要指出中国古代儒学影响选官制度的根本原因。)
    【考点】科举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