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贤能的智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三  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出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社会的政体分别是什么?指出他们的各自依据。
    (2)有人认为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看法更为客观,请从思想史的角度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3)根据材料三,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思想家对中国形象做出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有几种?哪一种更可信?为什么?
    (4)造成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不同看法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宋明理学,启蒙运动,史料的重要作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