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 选自严复 《辟韩》 (1895年)材料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 孙中山 《三民主义与中国》材料三: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下半叶这近二百年历史里,在摆脱了神本主义千余年的束缚后,人们的思想尽情释放,现代文明社会的“蓝图建设”
    -- 新浪网博客 《我们也需要一次启蒙运动》材料四: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清理了场地”、“大兴土木”分别是指什么?20世纪初,中国出现类似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什么?该运动在反封建专制中的作用如何?
    (4)依据材料四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西学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变迁?
    【考点】新文化运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严复的民主思想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