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子•治国》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记载:“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财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民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管子还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既贫且弱”,人民生活困苦。孙中山说:“……欧美自政治革命而后,人人有自由平等,各得肆力于工商事业,经济进步,机器发明,而生产之力为之大增,得有土地及资本之优势者,悉成暴富,而无土地及资本之人,则转因之谋食日艰。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则贫富之阶级日分,而民生之问题起矣。”
    孙中山指出:“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
    材料三  毛泽东在阐述人民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时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要……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建国初期毛泽东明确指出:“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制定的,它是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生产力的。”他又说:“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厂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明确指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经济的道路和方式,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党的八大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重要任务提出采。
    (1)据材料一,归纳管子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基本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和改善民生所作成功探索的史实,分析中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理由。
    【考点】土地革命,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