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2015年1月《人民论坛》提出“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当代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文化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
    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
    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
    (l)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思想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倡导“和”?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有哪些不同?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聆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贵虚,陈骄贵齐,阳生贵己,孙殡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承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
    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
    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 )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彼当;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赞《藏书卷》
    材料五  然秦后两千年来,其政体为君主专制,养成大多奴颜脾膝之国民。子弟受大家族之庇荫,依赖父母,久成习惯。学术上既受文字束缚之苦,又标“受用”“默识”之旨,故缺少伦理学之训练,而理智极不发达。此乃吾族之受病处。
    --张君劝《明日之中国文化》
    (3 )据材料四,指出李赞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材料五认为儒家思想的缺陷是什么?
    【考点】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