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材料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用表格的形式感知历史更清晰直观。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中国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表
    时间学习对象学习内容主要实践自我完善
    20世纪50年代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1978年后西方C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D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