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
    --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
    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
    原料(配方)产地
    1磅无籽葡萄澳大利亚
    1磅带籽葡萄干南非
    1磅红糖西印度群岛
    1把布丁香料印度
    6盎司苹果泥加拿大
    8盎司面粉英国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 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节选)

    (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有何共同认识?
    (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较少,为什么?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考点】宋明理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左倾思想,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