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苏俄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3)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相同之处?
    (4)分析上述五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一国两制构想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