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
    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使商无得籴,农元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垦令》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并从地理环境视角说明推行此措施的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据此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考点】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作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