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材料  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结合材料和史实说明为什么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封建卫道士的形象?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考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