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把故事从春秋战国改编到元统一中国,把晋国的赵家故事改为宋末元初的大臣张惕舍命救皇子。《赵氏孤儿》讲的是忠、信、仁、义,《中国孤儿》则是赞扬儒家思想代表的文明是如何征服野蛮。伏尔泰多次提到他的《中国孤儿》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
    --书云《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论”》(《南方周末》2011年5月19日)
    材料二:科学,无疑也是中国最迫切需要的。他们需要各种科学开发帝国潜在的资。……但掌握科学就一定有利于改善帝国的道德状况吗?……发展“物质文明”就意味将具备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成果。包括以蒸汽机和电力所创造的各种奇迹。……物质文明是自己发展起的,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条件,经过长期协调,缓慢的发展起的?引入投票箱,就能使中国成为民主国家,建立共和制度吗?如果中国不想创造西方那样的条件,她就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也不能发展更多的物质文明。这些条件不是物质的,而是道德的。
    --(美)陈瑟•史密斯(1872年华传教士)《中国人的性情》
    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教世良方。在西方人看,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孔子道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密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他认为中国“发展物质文明”应该创造哪些条件?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西方人对儒家文化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考点】孔子和孟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洋务运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