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在历史问题的探讨中提升历史思维能力,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曾欲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沟通之迹而考证中国留学印度之人物。吾细检诸传记,陆续搜集,……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者则类而录之,经数月乃得此数。吾因将此百八十馀人者稽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等,为种种之统计,而中印往昔交通遗迹可以大明。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资扶持与道义声援。泰戈尔就带头捐献,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用于中国抗战。连续发表谴责日本野蛮暴行、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章、诗歌、公开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使日本政府对泰戈尔记恨又怕,印度还从军事上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嚣张的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等于把中国所有的对外陆地通道全部切断,美国建立了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的“驼峰航线”,中国抗日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追求独立的正义事业,对印度的独立解放运动给予了物资上的帮助和道义上的声援
    --据江亚平《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整理
        材料三  1954年,为了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在日内瓦与周恩来密切沟通,协调立场。万隆会议期间,中印两国总理自始至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相互配合和支持。--摘自张敏秋《中印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在研究古代中印文化交流时所运用的史料搜集方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政府为什么惧怕泰戈尔?印度援助中国抗日根据国际法依据是什么?简述印度的援助在军事上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印关系的变化。知道这一时期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简述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史料的重要作用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