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道德、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基本看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义利观的确立时期,主要有儒家的重义轻利观、墨家的义利合一观、法家的重利轻义观、道家的绝义弃利观。
    --赵晓耕《中国古代义利观对重农抑商法律传统的影响》
    材料二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荀子•大略》
    材料三
    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宋代理学主张“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朱熹则认为“义者,天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也。”还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刘华堂《古代中西方义利观之比较》
    材料四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幸福,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在义利观上提出“人本,求利”的义利观,这是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义利观的萌芽。
    --刘华堂《古代中西方义利观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义利观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荀子与程朱理学对义利观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义利观萌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确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义利观?
    【考点】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文艺复兴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