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义利之争始终是一个困扰人类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之辨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西哲之议
    亚当•斯密曾经设想,上帝创造世界和钟表师傅制造钟表一样,在人类心灵上设计和制造了如钟表的齿轮一样的利己心。钟表一经造好便自行运转,上帝--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着市场经济中那出于私念的利己心的谋利活动,从事最能赚钱的工作,把自己的资本投向最能谋利的地方、行业,而这些地方、行业又正是最需要资金的。这样,就在客观上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达到了他原非出于本意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增长。
    --段治乾《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探析》
        材料三  伟人之论
    邓小平义利学说主张真正将义与利结合起来,实现辩证的有机统一。它强调义利合一并不是义利的绝对同一,或简单地把义视为利或把利视为义,而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使道义与功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功利的追求置于道义的宰制与规约之下,使道义的讲求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大的社会功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义与功利本质上是合一的。
    --王泽应《邓小平义利学说探论》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你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亚当•斯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义利观并分析其意义。
    【考点】孔子和孟子,邓小平理论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较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