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题目详情
  • 生活幸福是古今中外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应是各国政府的施政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荀子
    材料二: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材料三:表4为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表。到斯大林逝世时,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表4: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表
    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1928-192947035
    1930-193246020-25
    1933-1937440-45015-20
    1938-1940420-43025
    材料四:阅读下列图

    材料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到今年1月26日止,第二批扩大新农保试点地区全部启动参保和养老金发放工作,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新农保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25亿人,其中3428万经确认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按月领取养老金。
    --《京华时报》2011年1月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中两种幸福观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特点?
    (2)简述导致材料三反映的这种现象原因?
    (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为实现民生幸福做出了哪些努力?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考点】百家争鸣,文艺复兴,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分析】请登陆后查看
    【解答】请登陆后查看
    难度:中等
0/40

进入组卷